注册

关闭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运用解答

2017-03-15 10:00:33| 发布者: 中药配方颗粒网| 评论: 2

简介: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运用解答

医院使用配方颗粒有哪些好处?
1、给医生配方用药提供多一种选择。
2、解决了特殊群体喝汤药的需求,如打工族、外出经商者、上班、上学、出差、旅游者。
3、建设现代中药房。
4、医院无须再设立煎药室。
5、增强中医院或中医科的竞争力,增加中医门诊量;
6、提高工作效率、简化管理程序。

小袋装产品的规格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只有单一规格?
产品规格是指:每袋装的*克颗粒相当于*克中药饮片。
目前只有一种包装规格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若一个品种有相当于1、2、5、10克饮片4种规格的包装,那么,500个品种将需要2000个包装规格,以目前厂方的生产能力和销量考虑还做不到。
2、过小量的包装,目前的包装技术还达不到。
3、几千个、多规格的品种会给药房、药库、划价等系统带来极大的不便,容易出现差错。
4、增加生产成本,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为什么产品用小袋装而不用瓶装?
产品采用单剂量小袋包装主要是基于防潮考虑,为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生产过程中未加入任何防潮剂。
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看,小袋单味药能满足药味的增减变化,但因剂量固定,而不能进行单味药量的增减,给医生的用药习惯带来不便。
瓶装形式看起来满足了医生的要求,实际上不可行,第一、容易吸潮;第二、卫生难以保证;第三、难以通过药品管理的有关要求;第四、折算难以把握、调剂极不方便。
怎样掌握用量?如何开处方?
1、包装规格是按照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确定(指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成人用量是依据《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来确定的。
一般成人处方,每味药用一小袋即可,特殊的情况可以加量,如补阳还五汤,黄芪可用3-6包。
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5—9岁按成人量减半用;
9—12岁按成人量的2/3用。即成人一剂药,加水溶解后,先喝1/4或1/2,剩余部分加盖放入冰箱中,喝时加热。
掌握用量的关键要逐步熟习《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规格表》。
2、如何开处方:
医生熟悉掌握每袋的规格后,直接用包数开处方。此法不仅医生容易掌握,而且方便医院的计价和发药。如:
银翘散
连翘1包、金银花1包、桔梗1包、薄荷1包、淡竹叶1包、甘草1包、荆芥1包、淡豆豉1包、牛蒡子1包。
当归补血汤
黄芪3包、当归1包。
酸枣仁汤
酸枣仁2包、茯苓1包、知母1包、川芎1包、甘草1包。
中药配方颗粒冲服要注意那些问题?
1、冲服方法:将医生所开一剂药中的每一小袋药沿预留的切口撕开,倒入同一杯中,先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倒入250毫升开水(约2/3杯),搅拌至溶解,药液放凉或温热,分早晚两次服用。晚上服用时可加一些热水兑热或加热。
2、注意事项:
(1)、一定要用开水(90-100℃)。
(2)、加水后要搅拌30秒~1分钟左右,直至充分溶解。
(3)、要有足够的水量。
(4)、部分贵重生药经超微粉碎入药,不能溶解,可以摇匀后服用。
为什么有的中药配方颗粒冲服会出现不溶解或难溶解现象?
中药配方颗粒在冲服时有些品种会出现不溶解或部分不溶解,或溶解较慢。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颗粒本身是由药材微粉化后制成,冲服时类似于散剂,有不溶解、沉淀现象。如:川贝母、天麻、沉香、西洋参、三七等。
(2)、有些籽仁、根类产品,冲服时出现混浊或有絮壮物,尤其在药液放冷后比较明显,这是由于这类药物含有的一些物质,在温度较高的药液里溶解,在温度较低的药液里凝聚所致。这类产品有: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等。
难溶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冲服方法不当造成,如水温低、搅拌不充分等,患者经常反映的“不溶”多指这一类。
为什么极个别患者服用配方颗粒后会出现“上火”现象?
所谓“上火”现象是指有的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咽喉干燥不适或疼痛症状。出现该症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本身是阴虚火旺体质,在服用一些温热性药物后,会出现“上火”。
(2)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喷雾干燥等物料受热工序,按中医的说法,经煎炸、烘烤后的物品,其性偏燥,有极少的人服用后会出现“上火”。
(3)在临床上,医生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药味的调整,上火现象很快会消失。
该现象主要在广东、广西、香港等南方地区有所反应。
为什么部分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名称与医生处方习惯使用名称不一致?
中药别名的出现,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地区用名是中药别名的一个主要来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中药可在不同地区分布而名称各异,如中药矮地茶,在湖南称矮地茶、矮山茶、紫金牛;江苏、江西、福建称平地木;四川又称矮茶风;江西又称矮脚樟、地茶;河南称破血珠。由此可见,地区用名在中药别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江苏新医学院编著的《中药大辞典》收录别名多达23000余条。
在不同地区,对同一种中药名称的叫法都是不一致的,而医生处方时往往喜欢处方习惯名称、别名、商品名;若按照药品的严格管理要求,医生的处方药名有部分是不规范的。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名称必须采用《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饮片名称。因此,部分配方颗粒名称和各地处方习惯用名不同。中药配方颗粒是否可用于灌肠和外用?
中药配方颗粒根据中药饮片的特性进行加工生产,保持了中药饮片的药性药味,替代饮片供临床配方使用。主要是内服用药,外用药较少。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外用药是不能用于内服的,而内服药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作外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在十万级洁净区的净化环境中生产制造的,其卫生标准完全符合《中国药典》口服制剂标准,灌肠、外敷、外冼都可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冲服与饮片共煎,成份有区别吗?疗效比较如何?
1、绝大部分两者在外观、口感上没有什么区别。
2、饮片“单煎”后混合和“混煎”这两种形式的化学成份和药效究竟有无差别或有多大的差别,我们目前的研究只有“清胃散”等20个经典处方,目前还难以做出全面的定论,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中药从古至今就有膏、丹、丸、散、汤剂等多种剂型,其中丹、丸、散剂型都不是中药共煎的产物,我们现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处方汤剂基本上是以原古方加减而成,但这些古方也并不都是汤剂。根据现在的高等中医院校《方剂学》教材书,在几百个经典方剂中,许多经典方是丸剂和散剂,如银翘散、六味地黄丸、平胃散、四逆散等,而丸剂和散剂恰恰就不是饮片在一起共煎使用的,而这些方剂的疗效同样值得起历史的考验,而被作为经典方剂编入教课书,只是现代医生用这些丸、散剂基本方辩证加减,组成汤剂应用而已。
(2)、从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报道看,药物在一起混煎,有些药物成份相互之间会产生作用,但多数是酸、碱性成份的相互反应。但这种药物间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临床的疗效有何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报道。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黄连含碱性物,它与几十种含酸性物质的药材在一起煎煮会发生酸碱沉淀反应,煎液中黄连的小檗碱含量就明显下降,但这类沉淀物在小肠液中又会溶解,酸、碱成份即可复原。国内也有一些报道:复方“单煎”和“混煎”液的化学成份分析和药理试验表明没有什么差别。
(3)药物成份之间的化学反应是一个复杂过程,有机化学的反应更是需要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所以,在单纯的水煎煮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是很难确定的。
(4)目前各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选择了羌活胜湿汤、清胃散、归脾汤、酸枣仁汤等十个疗效确切的经典(验)方,开展了分煎与合煎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药理作用比较研究、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煎剂的化学成份、临床疗效均无显著性的差异。

此篇文章已有2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


中药配方颗粒网所有文章版权归文章原作者所有,若转载侵犯了作者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所有:© 2008-2018 | 湘ICP备16022087号-1 | 邮箱:63357302@qq.com
返回顶部
关闭
三九中药配方颗粒
扫码添加客服咨询!
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