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闭

鹤虱-999中药配方颗粒
产品描述: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
价格:0.77
规格:5g
发布时间:2016-11-30
咨询热线: 18932403678
产品介绍
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根据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成果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在保持传统中药汤剂煎煮的特性下,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或复方的现代中药饮片。
产品内容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唐本草》:"昧苦,平,有小毒。"

②《纲目》:"苦辛,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苦辛,温。"

【归经】《木经逢原》:"入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杀虫。治虫积腹痛。

①《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②《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③《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④《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疑气滞,杀虫。"

⑤《岭南采药录》:"疗恶疮,解蛇毒,均捣敷。"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蛲虫、蛔虫之驱除剂。"

⑦《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小儿疾病多有诸虫,腹中疼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呕哕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嘿嘿:胡粉(炒)、鹳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上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两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侯。(《局方》化虫丸)

②治蛔咬痛: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古今录验方》)

③治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鹳虱末,水调半两服。(《怪证奇方》)

④治齿痛:㈠鹤虱一枚,擢置齿中。(《纲目》)㈡鹤虱煎米醋漱口。(《纲目》)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取鹤虱3两,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O毫升(每10毫升相当原生药5钱),过滤,加少量白糖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毫升,连服两晚。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观察57例,治疗后15天复查大便,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阴转率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结果有19例蛔虫卵阴转。说明鹤虱亦有驱蛔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数小时或第二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可自行消失。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某些地区作鹅虱使用者,尚有下列几种:

①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参见"鹤虱风"条)的果实。呈椭圆形,多已分裂成两瓣,长约3~4毫米,宽1.5~2.5毫米,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偶有小果柄。果瓣背面隆起,有吐条突起的纵梭线,其上密生一列黄白色钩刺。接合面稍平坦,有3条纵脉纹,脉上有短柔毛。横切面略呈半圆形,每一棱线内方有1个油管,接合面有2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有油性。具特殊香气,味辛微苦。

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等地。

②华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窃衣的果实。呈椭圆形,药材多为分果,长3~4毫米,宽1.5~2毫米,表面棕绿色,黄棕色,顶端残留花柱,基部有小果柄,背面隆起,主棱稍突起,次棱及槽内密生钩刺;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横切面呈半圆形,接合面处有2个油管,周边有4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显油性。具特殊香气,味微辣而后苦。

产湖南、广东、四川、广西等地。

③东北鹤虱,为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又名:赖毛子)的果实。为4个直立的小坚果,全体呈卵状圆锥形,长2~3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有小果柄。药材多为分开的小坚果,呈卵状三棱形,顶端尖锐,椭圆形,表面棕褐色,少数呈灰绿色,密布瘤状突起,腹面有线形突起的着生痕迹,背面边缘有2列钩刺,背面中央有小钩刺或无。果皮硬。种仁类白色,显油性。气微,味淡。

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

黑龙江地区尚以同属植物蒙古鹤虱的果实作东北鹅虱入药。性状与上种近似,惟背面边缘的钩刺为1列,背面中央通常无刺。

【摘录】《中药大辞典》

推荐产品Tuijianyuedu


返回顶部
三九中药配方颗粒
扫码添加客服咨询!